主页 > 古代历史 > > 正文

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思想到底有多伟大?这决定了中国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1-05-17 14:33 来源: 点击: 0000 次 字体:   |    |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提出的伟大思想,作为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的一大贡献,实事求是一直都做为党的重要思想指导之一。 纵观毛泽东的众多著作,实事求是经常出现在他的文字之中。而这一个词最早的出现,是在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提出的伟大思想,作为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的一大贡献,“实事求是”一直都做为党的重要思想指导之一。

纵观毛泽东的众多著作,“实事求是”经常出现在他的文字之中。而这一个词最早的出现,是在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他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

这一开创性的指导,成为了以后共产党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路线。从毛泽东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他是多么看中“实事求是”这一思想。

正是在这一次的会议上,党中央批判了以王明为主的错误路线,明确了以毛泽东为领袖的领导班子,为中国未来的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这一决策恰恰反映了党对“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的肯定,可以说这一思想的明确对整个中国的历史都意义重大!
      

那么“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的概念又该如何解释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与解读:

一、依靠人民,服务人民

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基础,“实事求是”必须与“为人民服务”联系在一起,这两个思想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所有工作的最终目的,同样也是出发点。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最有名的题词,这段题词不光是写在了匾额上,更是镌刻在每个共产党员骨子中的。

“实事求是”是“为人民服务”的方法指导,为了达到“为人民服务”这一目的,党员们必须遵守“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完善地完成“为人民服务”这一工作目标。

毛泽东自从决定从那个闭塞落后的农村里走出来,就一直以为人民谋求最根本的利益为己任。

1919年,《湘江评论》创刊,毛泽东在创刊宣言中这样写道:“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这正是毛泽东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初心。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革命时,毛泽东这样回答:“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

“人民”二字,在毛泽东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为了人民,毛泽东一共有六位亲人先后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而牺牲,而毛泽东从未动摇过他坚定的内心。

为了人民,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毅然走上井冈山,建立起了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先河。他所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将“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结合在了一起。

只有心中真正记挂着人民的人,才会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人民是不需要脱离实际的政策的,只有把每一件事都做到位、都落实了,才能让人民真正获得利益!

因此“实事求是”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基础!
      

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期,还在黑暗中摸索的党出现了不少错误,也经历了不少挫折。

毛泽东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不能有“本本主义”,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最初在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完全照搬的苏联模式,忽视了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据了全国人口的80%,按照苏联以城市为核心的发展道路令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毛泽东在对中国的这一特殊国情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意识到只有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才能成功。1930年,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号召大家从实际出发,将中国的革命道路想清楚。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可是毛泽东这一正确的思想,并没有得到那些喝过洋墨水的领导人的支持,他们固执己见地盲从苏联的“本本”,差点让中国的革命事业被扼杀在摇篮里。直至遵义会议,才逐渐形成以毛泽东为主的核心领导,而这一问题也在不断的实践中得以完善,最终在延安提出“实事求是”这一伟大思想。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时候,从一开始就遭遇到了严重的挫折,他立刻就意识到必须改变行动策略,将原来攻取长沙的计划改为上井冈山。

但是这一正确决策却受到来自共产国际的王明的嘲笑说:“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当时共产党在全国组织的起义都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当务之急已不是夺取大城市而应该保留革命的火种。

王明等人却狂妄自大地错估形势,将毛泽东的这一正确策略理解为胆小怕事。幸亏在会议上,毛泽东受到了当时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全力支持,在他们的据理力争下,工农革命军终于选择转兵井冈山。在井冈山上,毛泽东与朱德成功合军,正式成立了工农红军,为革命留下了星星之火。

能有这样的结果,得益于毛泽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他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他比当时的许多共产国际领导人更加明白中国革命的本质问题,与他们只会死读马克思主义不同,毛泽东更善于将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

后来毛泽东经过对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得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一重大结论。

这一伟大的研究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更完善的解释。通过辩证的唯物主义论,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对“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的正确实践。
     

 

四、以中国文化为基础

毛泽东在多年的革命实践中,逐渐看清了万事学苏联的危害。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广泛的传播,就必须让马克思说中国话,以中国文化为基础来解释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能够被中国人所理解。

毛泽东自小就熟读中国历史,深厚的中华文化知识成为了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基础。在他发表的各种马克思理论著作中,以及各种会议、讲话中,他多次引用中国古代的典故,以中国人熟悉的故事为大家做解读。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巧妙地运用了孔子“每事问”的典故,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就要像孔子一样,每件事都去调查,都去研究,这样才能让理论与实际相符合。

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毛泽东用孟子“春秋无义战”的典故,阐明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性。

他曾在《矛盾论》中着重讲解孙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他说这句话中存在着“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的认识论意义。

其实,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中,无不包含着中国文化的智慧,这也许就是中华文化包罗万象的表现吧。毛泽东引用中国故事的文字比比皆是,他以身作则地以中国字、中国文化解读马克思主义,令无数共产党员意识到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让中国普通老百姓能从自己所熟知的文化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正是“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做出的正确指示。

 

毛泽东通过自己对中国实际国情的深入研究和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理解,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中国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新载体,利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最终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这是他能够提出“实事求是”这一伟大思想路线的最根本原因,也是对“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最好的解释与分析!

事实求是的毛泽东做出的伟大指导,最终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命运,让中国人走上了伟大复兴的道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声明:文章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本站也不负内容真实性--- 新闻头条 责任编辑:linxing洛峰
    打印文章